晓东走的时候,我还在床上睡觉。他轻手轻脚地整理行李,生怕吵醒了我。然而,却还是吵醒了我。“钢哥,我走了哦”,他摇了摇我的肩膀,“本来不想吵醒你的,但是毕竟分别得时候要说一句告别吧。我怕你一觉醒来就看不见我了······哈哈”。
“再见——”,我从哈欠声里冒出了这两个字,然后把两只手都从被窝里伸了出来,一只手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另一只手,则无力地向他挥了挥。
行李箱在房间的木地板上摩擦得“咕噜咕噜”作响,然后门“啪”的一声关**。他走了,我继续睡了。
九点半,我睡到了自然醒。翻过身子,发现对面的床铺空着,才意识到他走了。于是,不禁有一丝莫名的伤感。告别的时候不是应该有很多话要说吗?怎么我却只说了一句“再见”。我赶忙从枕头下扒出手机,打开微信给他发消息,却看到他在九点一刻给我发的消息,“我已经在车**,不要想我哦”。结尾是两个害羞的表情。我回复,“你就这么走了啊,还欠我一个拥抱呢”。他说,“好,下次你来找我约,我还给你”。我回了个笑脸,又补上一句“哥才不跟你约······”。
晓东算是和我萍水相逢的一个人吧。一起在上海参加一个活动时遇见,然后正好又被主办方分到了同一个房间,然后就认识了。活动结束的晚宴上,他给我敬酒,并说,“回头去厦门我带你玩”。我回应,“好啊,你来武汉我款待你”。然后两个人都哈哈大笑,碰杯,干了杯子里的雪碧。可是,两个人是否会就这样再也不见了?
真的,有些人就这样再也没见过了。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结交的朋友,很多曾经熟悉的人,就这样再也没有见过了,萍水相逢的人是不是更是这样呢?
不禁想到了我高中的一个朋友——G。上一次见到G,还是在我的升学宴上。毕竟人以群分,我们都不是那种特别容易煽情的人,不会喝着酒,吹着牛、感伤着未能追到手的心上姑娘。那天,我们没有喝得酩酊大醉,也没有痛哭流涕。吃完饭后,我把朋友们送**车,并给所有人说了再见,包括他,却未曾料想到和他是再也不见。
后来逢年过节时,我也还是会给他发消息,每次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再然后,我也没有发了。前年寒假的时候,我们打电话约他一起玩,电话通了,那边传来的铃声是——“能不能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把歌词听到最后才说再见”,然后,铃声戛然而止,无人接听。再拨过去,依旧无人接听。而一直到后来,我都未曾收到回电。继而听说,他和我们一起玩的其他的几个朋友也都断了联系。我们都觉得他是在刻意回避我们,却不知他是为何而刻意回避。
我偶尔还是会翻一翻他的空间,希望能看到他的近况,却发现他最近的一条动态还是两年前发的。昨天,我再次翻看了他的空间,发现他已经将空间里所有的动态都删得一干二净,是想告别过去吗?他怎么了?没有人知道。于是,我天马行空地在心里作出各种设想,譬如,他的家庭遭遇了重大变故;譬如,他受到了什么重大刺激;再譬如,他觉得我们不配和他做朋友······但是,终究没有得出准确的答案。
我想,再也不见,应该可以分为很多种。有些是失去了联系方式,有些是结下了无解的仇怨,有些是感觉彼此的差距越来越大无颜相见,有些是刻意回避不想相见,有些是无因无果无意相见,有些是觉得无心无谓没必要相见,有些是阴阳相隔无法再见。
上初中的时候,很流行写同学录。临近****的时候,校门外商店的同学录一度卖到脱销。但那时候,班**阿黄怕我们会因此影响中考成绩,看见谁写同学录就要没收,然而,大家还是在偷偷摸摸中写着一张又一张同学录。我房间的柜子里,至今还保留着一本厚厚的同学录。寒假在家整理东西的时候,又翻出来看了看。同学录的正面,写的都是个人信息——喜欢的食物、动物、颜色、明星,诸如此类的问题。背面则或工工整整,或颇有个性地写着对彼此的印象或祝福。仔细看了看,莫过于“牙齿天天晒太阳”、“早日找到你的她”之类的话语。同学录里还贴着大头贴或是证件照,稚嫩的面容,凝固着那年的欢笑,现在看起来,也有些搞笑。
翻到某一页时,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是我初中的一个好朋友。依稀记得那时他好像中考没有考好,不知道去了哪个高中;再然后,我来到武汉上大学,他不知去向了哪里。两个人分隔两地,彻底断了联系。我决定给他打个电话叙叙旧,于是,我按着同学录上留下的号码打了过去,电话那头传来了熟悉的客服人员的声音——“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也对,这么多年,哪有不换号的。于是,同学录每一页里失效的号码大概都成了当年友谊或同学情谊的代号吧。
每个人都在按着自己的轨迹行走,我们有幸能和一些人的轨迹一直相交,而与更多人的轨迹始终保持着*行。但与一些人,与我们的轨迹,在经过一段的相交后,却永远地*行下去。
刚进大学的时候,大家都在社交*台上发着各种追忆高中的动态,等到了后来,我们认识了新的同学,熟悉了新的环境,热度也都会渐渐减退。我们都不会离开了某人就无法生活,于是,当我们发现某人并不是不可或缺时,彼此的世界就会越来越远。
今年的寒假,我只在家里待了十几天,很晚从学校回去,很早就来到学校。和一些朋友出去浪了一下,而和一些朋友还没来得及相聚。毕竟一年多未见了,有些惋惜,有些念想。我以前总觉得,朋友之间,即使总是不联系,只要聚到一起,一切都是会如初的。但后来我发现,不是的。愈来愈久不联系,我们就会变成彼此生命里可有可无的人。就像有时候翻看空间、微信,发现有一段时间和某些人的互动特别频繁,而后来,就再也不见了他们的踪迹。再后来,我们渐渐从彼此的世界里淡去。
记忆就像是一颗种子,从我们的相识那一刻便开始萌发生长。我们在一起的共同经历,是它唯一的养料。等到我们不再联系,它便失去了养料,于是,叶子便一片片凋落,回忆也变得斑驳,我们的模样也就这样,在彼此的记忆里渐渐模糊了。
我想,我们就像是一群不停迁徙的野马,不停地从一个地点迁徙到另一个地点。在迁徙中,也不停地一路遇见、一路错过,但最终,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草原,也能找到和自己共同生活这片草原上的人。而到了下一个迁徙的季节时,一切都周而复始,我们会去寻找下一片草原,重新去遇见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下的人,而原来生活在同一片草原的人,又有很多会不可避免地走散。
有些人,真的再也没有见过。而至今,还能常常见面的,我想,不是我们有缘,就是我们有心。因为所有的相遇相聚,并非总是偶然,更多的是一方或双方的用心安排。当双方都无心相见时,那么再也不见,也不再尴尬荒唐了。
我们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赶路,或快或慢。很多人与朋友走散,是因为两个人的节奏不同。有人说,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不过是愿意为自己停下脚步的人。我觉得,我们大多是不愿为别人停下脚步的,大多人也是不愿为我们停下脚步的。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应该是可以与自己一起不停奔跑的人,而不是一起并肩依偎在原地的人。
有些人,真的就再也没有见过了:听说他已成家立业,听说她已嫁为**;听说他已离开故乡、追梦远方,听说她已安于现状、不再幻想。
再见,不是再也不见,而是给予彼此的一句承诺。愿我们日后说起再见时,真的是能再相见。
微博: @罗钢Lawrence
本文作者:罗钢Lawrence
Dare to dream,advance Mr.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