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行为三特征:有体性、有意性、有害性。
1、有体性:身体活动包括举动和静止,不包括犯意形成与流露。注意区别**与发表**(**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但发表**属于行为的范畴)。
2、有意性:刑法只调整有意识和有意志支配和**的行为,而不包括反射动作、睡梦中的举动等等。
3、有害性:刑法只禁止在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社会无害的身体举止不会被规定在刑法中。其社会危害表现为法益侵犯性,包括对法益的实际侵犯和侵犯危险。
刑法中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
1、作为,即积极的行为,是指以积极的身体举止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刑法中,绝大部分**一般情况下通常以作为的形式实施,如故意**罪、放火罪等;许多**只能以作为形式实施,如抢劫罪、盗窃罪、**罪等。刑法意义上的作为一般并不仅指一个单独的举动,而通常是由人的一系列举动所组成。如抢劫行为由接近被害人、实施暴力或威胁、劫取财物等动作组成。作为不仅反映利用自己身体实施的积极举动,还包括利用他人、利用物质工具、利用动物乃至利用自然力实施的举动。如教唆幼童偷窃他人财物、使用剧毒物**、训练恶狗咬人、决水破坏农田等。
2、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是指不实施其**有义务实施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有的**只能由不作为构成,如遗弃罪,这种**称为纯正不作为犯;还有的**虽然通常情况下由作为形式实施,但也可以由不作为形式实施,这种情况下构成的**称为不纯正不作为犯。需要注意的是,不作为犯并不是指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积极的举动,而只是指行为人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其实施的积极举动。因此,行为人通过实施一些积极的举动而逃避法律要求其履行的特定义务时,并不影响不作为犯的构成。如行为人把年幼子女带至深山老林然后予以抛弃以逃避抚养义务,这仍属于不作为犯而非作为犯。
我们曾经很陌生,我们也曾经很熟悉,但是那天以后,我们真的就再也没见过面了。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