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读作jīng。此字初文见于战国楚系简帛文字。本义为用羽毛或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引申泛指旗帜。
屈原《九歌·**》中曾写:“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韩愈《祭郴(chēn)州李使君文》中也写过:“见明旌之低昂,尚迟疑于别袖。”
“旌”还可以表示旌节,即古代使者所持的节。比如《周礼·地官·掌节》中:“货贿(huì)用玺节,道路用旌节。”
作为动词使用时,“旌”有表彰、表扬的意思,也有标识、表明的含义,比如《国语·周语上》中:“犹恐具有坠失也,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
你自己游走于繁华,凭什么要别人原地等待,夕阳余晖,我们渐行渐远。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