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的民族风格是从19世纪30年代初逐渐形成的。И.И. 瓦尔贝尔赫、C.迪德洛、A.格卢什科夫斯基等对此起过重大作用。瓦尔 贝尔赫是俄国第一个本民族的芭蕾编导,打破了外国编导垄断舞坛的局面。
萌芽时期
17世纪末,芭蕾传入俄国,最早是由外国演员演出的《奥尔甫斯》,到18世纪中叶,女皇聘用法国人朗代为贵族传授西欧礼节和舞蹈,4年后令朗代筹建并主持了俄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圣彼得堡戏剧学校。1773年,在***教养院内设立了芭蕾舞班。1736和1776年在圣彼得堡和***相继建立了固定的芭蕾舞团,为以后俄国两大芭蕾中心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芭蕾从形式到内容都明显是西欧芭蕾的翻版。
形成时期
***芭蕾的民族风格,是从19世纪30年代初逐渐形成的。瓦尔贝尔赫是俄国第一个本民族的芭蕾编导,他的出现打破了外国编导垄断舞坛的局面。在1795年他编排了处女作舞剧《幸福的忏悔》,以伤感**情调处理神话题材。他的**作《新维特》表现了当时的真人真事。男女主角身穿燕尾服和连衣裙等时装,是一次大胆的革新,也是俄国芭蕾在反映民族题材和当代生活方面第一次成功的尝试,18、19世纪以前,在俄国启蒙**者的影响下,开始形成伤感**芭蕾这种新体裁。
浪漫**时期
1825年12月*人**失败后,俄国出现了一个**时期。沙皇宫廷不允许芭蕾表现本国现实生活,而从**聘请编导排演了一批形式富丽堂皇但内容空虚贫乏的消遣性舞剧。之后,西欧浪漫**芭蕾传入俄国。当时明显存在两派:消极浪漫**,以塔利奥尼父女为**作品有《仙女》等;积极浪漫**以佩罗、艾尔斯勒、休连索尔为**,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海侠》、《吉赛尔》和《菲涅拉》。
危机时期
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知识分子竭力抹杀**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而****派则公开抨击****的不彻底性,要求进一步**。在这场激烈的思想**中,批判的现实**成为19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学艺术的一个鲜明特点。然而,作为宫廷艺术的芭蕾却落后于这个总的形势,仍然是供人消遣的"玩艺儿"。
鼎盛时期
19世纪欧洲浪漫**芭蕾走向衰落,复兴芭蕾的历史使命落在俄国的肩上。从40年代起,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舞派。俄舞剧崇尚现实**传统,很多早期的作品至今仍成为俄国芭蕾保留剧目的核心:比如珀蒂帕的《堂吉诃德》、《舞姬》,珀蒂帕将舞蹈交响化在其作品中吸纳并发展。柴可夫斯基则是将交响音乐带入舞剧的创始者。在柴科夫斯基逝世后由伊万诺夫重新排演的《天鹅湖》至今仍被奉为交响舞蹈的范例。20世纪初,俄国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保留剧目、表演风格和教学体系,也涌现出一批充满革新思想的编导和表演人才。戈尔斯基和福金就是其中的**人物,他们反对程式化舞台表演提倡从音乐出发编排舞蹈。在1913年成立的永久性剧团--"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巡演欧美各地,影响巨大,把由俄**存的古典传统剧目送回欧洲,促成欧洲芭蕾的复兴。
***芭蕾从萌芽、形成到鼎盛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俄派舞剧,并在世界芭蕾舞台上占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几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几个世纪的沉积与深化。历经了这数百年文化与音乐的洗礼,成就了今天的***芭蕾舞剧。人们不再拘泥于它具体的形式。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