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中天,我追寻着那一片黄,是沙之轨迹。它在那里,我就要去。
此敦煌非彼敦煌
西部的传奇、神秘、遥远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行者在天地间穿梭着。亘古不变的黄沙,寒暑交替的天气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在这里交织、汇聚。
每一座城市,都有背后的故事;每一则故事,都是一段传奇。敦煌,就是这样一座屹立千年且充满传奇的地方。说起这里,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
出门两天,原本以为很多物品都用不上的我,终于在这炎炎烈日下,展开携带多日的地图,寻找目的地——敦煌。也许是一公里,也许是十公里,荒漠!还是荒漠!险些崩溃的我,第一次嗅到了孤独的可怕味道。干枯的骆驼刺,炙烤成粉末的沙土,这就是我对敦煌自然环境的第一印象。后来,在朋友小样儿和我的坚持下,决定选择义工这样的生活方式,以此来品味体验这里千年的传承。在义工的那些日子里,不得不说对我这只初行的菜鸟好好的**一课!我眼中的资本家老板加上“两条街”敦煌市中心,不带一丝感情地打破了我对敦煌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就是这样的环境和我至今仍觉的不可思议的机缘下,在这座不大的城市和工作环境中我寻找到了那尘封太久的那时·敦煌。
命中注定认识你
如果说敦煌的名片是什么?无非是: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了。人文景观的悠远沉淀和自然风景的壮阔传奇不需要太多累赘的拼接和宣扬,这座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城市仍然独占西部的小半江山。
偶遇到新的小伙伴是在一个名曰:末尼静吧的文化庭院。也正是这个地方,改变了当时的我以及多年积累下的知识和三观。依稀记得那时自己说过的:“等秋风起,我们丽江再见。”这句轻狂话语,却万万没预料到因为这句话我却改变了太多!甚至可以说:颠覆了后来的旅途生活。而这位小伙伴,就是我一直充满感激之情的薇薇,一个始终充满灵性的姑娘,更无法想象的是,在我俩相识的那天夜里,我和她就如江湖大盗般在茫茫的沙漠里翻越一座又一座的沙山,只为了亲眼目睹一次:沙漠日出。
敦煌有这么两处自然风景是绝不能错过的!一个是:鸣沙日出。而另外一个是:雅丹日落。撒丫似的逃窜简直就是来形容我和薇薇那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午夜两点,约定好的地方相见,带好水和干粮趁着夜色开始我们的“奔日之路”,一路上鸡鸣狗叫吓的我俩可以说是胆战心惊,生怕什么一团黑色扑到眼前!要知道,这里的狗很多都是放养着呐!从来没有见过夜色中的沙漠,着实让我这脆弱的心理害怕了一回,但事实还不仅仅是这样,从开始的欣赏星空银河到最后的满身黄沙,我和薇薇的“奔日之路”说出去简直能笑掉大牙!每个人的第一次出行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不,夜色中的沙漠让我俩完全分不清了方向。五味混杂于心,那时的心情真是难以描述,为了更快的到达观日点,我俩只好一点点摸索着前进,前怕老虎后怕狼的人绝对看不到这世间最美的沙漠日出!幸运的是我和薇薇都是胆大心细的人,有惊无险的在日出时分到达了观日点,来不及休息的我们,如逃荒的动物,慌忙的寻找最佳观看日出的地方。时间不等人,美景同与此,真是应了那句:越美越着急啊!忽然,地*线那的一条明亮的裂缝,抓住了我们眼球,“扑哧”一声,太阳露出了它黄灿灿的颜色,一点点、一点点地绽放出它最美的轨迹。时到今日,我已看过太多日出,但仍然无法忘记的是鸣沙山日出的那一次,苍茫的天地间,惊艳的红日,晕染成黄色的云一瞬间打破所有付出的辛劳,笑容便是那一刻最美丽的表情!此时此景,眼眶中不知是开心还是疲惫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视线模糊了!听觉丢失了!远离家乡的思念在假装坚强的外表下最终获得胜利,泪水裹挟着感动,夹带着思念一点一滴滑到衣衫上,滚到了沙地里,却不知时间跑得飞快......缓过神来,发现薇薇早已下到山底,巨大的沙山上只剩下我呆呆矗立的身影,还有渐渐发热的沙尘。
无法停滞的步伐,就如天上大风般的**。薇薇的离开反而让我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不足,一句:“等秋风起,我们丽江再见”的话在那个夜晚,凸显的是那么刻骨铭心。
离不开的莫高窟
后来旅居敦煌的那些日子,除了做完了日常所需的工作,更多的时间我都用在充实自己的地方,但就是这样*静的日子,在这里毫无遮掩的阳光下,生存能力是多么脆弱。不安于现状的我在一次敦煌博物馆之行下,结交到敦煌艺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洞窟壁画多年的老师,有缘相识,自然不能错过交流的机会,诗里说的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那时的我,已经渐渐习惯了清茶相伴的生活,一盏清茶,一幅壁画,我和老师的聊天从家长里短到深奥的敦煌学甚至做到详谈甚欢的地步!我想:所谓的知己,也就是这样吧。在那些日日夜夜中的聊天中,我也渐渐得知:原来老师的家就在莫高窟下,从小看莫高窟长大,对敦煌洞窟壁画一直有非常深厚的感情,长大后,离开敦煌,独自踏上游学的道路,**、上海、杭州、广州甚至**的皇家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的哈弗大学都留下了老师认真刻苦钻研学习的背影,学成归来,潜心作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在老师的脸庞上刻画下浅浅的沟壑,在发鬓留下斑白的痕迹,但在那从容的谈吐和那*和的心态下,老师与馆内的壁画显的是那样**,没有一丝一毫的突兀感。
没有意外,我和老师一起畅游了莫高窟。享受到普通游客无法享受的待遇,由衷感谢。基于前些日子对于敦煌洞窟壁画的了解认识,也摆脱了之前只能沉默不语、虚心聆听的状态,这一次的游览,身心仿佛都得到了净化!在那幽暗的洞窟里,我独自盘坐,第一次甚至是最后一次面朝菩萨静静的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没有城市里的灯火辉煌,没有喧闹的车水马龙,寂静的洞窟里,唯有我和老师二人。大敦煌、大佛教,一层层的黄沙下,掩埋的是源自远古的气息,遮盖的是先人们虔诚甚至无法想象的信仰文化。后来,老师对我说:“敦煌学源自莫高窟,莫高窟的文化是从那个早已被盗的藏经洞发源出来。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国家都有研究敦煌学的专家学者,所以现在的敦煌在文化层面上足以称为:大敦煌。但像你这样的旅者对敦煌对莫高窟有如此大的兴趣,我还是第一次遇见。”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赞同,十分意外!其实那时的我也只停留在欣赏和学习的地步,也正是在敦煌的这些经历,这其中包括薇薇的出现、末尼文化庭院的熏陶,还有天南海北各地的小伙伴互相的影响。在这环境下,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我,这个我不再像过去的那般畏头畏尾,不再那么思前想后,**的青春成长态度还有那“带着角色去发现,去旅行”的观念深入到我的心中,我越来越乐观,越来越开放,愿意诉说也愿意去倾听不同人下的不同心事。
离开敦煌的日子愈来愈近,情绪也好像因此变的复杂而多变。结束了第一次义工生活,应朋友之邀,来到雅丹地貌国家公园,来这里的目的无非就是看看这传奇的“雅丹日落”。一路听着讲解,一路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岩石风化到水流冲击,从奇形怪状再到栩栩如生,亿万年的风吹雨打,这传奇的雅丹地貌最终呈现到我们眼前。在这些看似人工雕琢的岩石前,我小心翼翼的行走着,生怕脚下不稳而破坏到这里的一丝一毫,手中抚摸着散发温热的石头,一点点嗅着空气,如果我来选择一种静,一种自然,这里真是不二之地啊!戈壁荒漠的气候环境孕育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自从被人们发现,这里成立了景区,开发了道路,也因此出现了“雅丹日落”之美名。回归正题,这里的日落可是真正毫无大气污染的风景!没有一丝人工色彩的渲染,辽阔荒芜的天地间,地*线清晰可见,夕阳的一分分落下,西边天空的暖色调和东方天幕的冷色调互相交织着,那里的天就像有神女在斗法,色彩那么缤纷自然但我却是首次看见。我不愿意再离开!不愿意再做多余的动作!盘腿而坐,看着,静静的看这无声却恢弘庞大的电影!最终的画面定格是夕阳落下地*线的那一刻。落日了!万籁俱静!一场由大自然导演的话剧落下帷幕,没有声音,没有特效,只有光和景,却给我带来一次无比震撼的色影呈现。我想:我以后会再一次回来,再一次来围观大自然的神奇导演和美轮美奂。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回来,再一次看看莫高窟的千年呼唤和鸣沙山月牙泉的神奇存在,还有老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去吧!大敦煌是第一个给我留下故事的地方,也是回家前最后想去再看一眼的地方。从出发时的年少轻狂到最后的怀念感伤,有太多太多无法诉说的经历,有人说:年轻时的旅行是一辈子的养分。敦煌对我来说即是养分也是永远无法割舍的心头肉,在无数个漫漫黑夜里,如小样、如薇薇、还有艺术馆的老师还有许许多多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中人们就像闪亮的星,时刻照耀着关于青春关于生活态度关于我这个不切实际的梦。
本文作者:子路lod
塔罗与占星都是科学的延伸||旅者||没事写写字||喜欢自己喜欢的玩意儿||微博:子路lod||豆瓣:吉普赛的长马褂||微信公众号:你的家乡 我的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