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家里爷爷退休之后开过一段时间内的报亭,同时也有许多出租的图书。那个年代,这些用来出租的多是纸质劣质的盗版图书,以港台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为主。而与别的孩子的童年不同,我少时是在琼瑶和金庸的书中过来的。
男人与女人看到的不是一个江湖,女生读武侠,更倾情的许是那些江湖中或快意恩仇或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许是因为年幼无知,从前我却是是更中意于书中侠义之人,反而不喜婆婆妈**情爱,看到为情所困的大侠们,恨不得跳进书中删掉女主的戏份。如今却突然明白了,若是没了那些情爱,我大概也是不会再喜欢那些侠士,不会在流连于江湖忘返。
而现在才读到这本《江湖外史》,实在是相见恨晚。以前的记忆全然被勾出来,甚至已经决定再读金古,好能够和作者聊一聊他们的江湖。
已经很久不曾这样畅快淋漓的读完一本书,而合**时却又余味犹存,不像续杯的茶逐渐味淡,再度反而能够有新的发现和感觉,令人拍案叫绝之句频现于字里行间,很多时候忍不住想激动的爆粗道,靠,老子心里想的全被你看穿了!
私以为王怜花的品评是一针见血十分到位的,而其中又有着其特有的味道和见解。其中一大特色是武侠&现代诗。
惭愧的承认,此前我一直不觉得这两者是有什么可融之处在的,而我对诸多现代诗更是没有感觉的,内心觉得不过都是把好好的句子胡乱拆开之作;而王怜花写到动情处那些或随手拈来、或引自名家好友的诗句,与其品评仿若浑然天成,一点违和感都没有。仿佛是刀剑江湖之境中又有纯白梨花纷纷飘落,也便带了这丝沁人心脾的温柔。
这在对许多人物的品评中都可见一般。很多人觉得这是掉书袋,或是矫情小资,我却不以为然。我知道,我感受到了那份温柔和美,还有忠于原著的智慧。除了将中西诗文融入书中之外,王怜花本身的文字便就是如此的。他有着作为八零一代才子的特点,豪情万丈,同时也浪漫温柔。
以《连城诀》为例,倪匡评金庸道,“如果说,《神雕侠侣》是一部“情书”,那么,《连城诀》是一部“坏书”。“情书”写尽天下各色人等的情;“坏书“写尽天下各色人等的“坏”。人性的丑恶在《连城诀》,被描写得如此之彻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怵,茶饭不 思。”
王怜花在书中也提及此,却未直言人性何其之恶。在讲到《连城诀》时,他只是讲述了丁典与凌霜华之爱,在我眼里,这份人淡如菊的爱有多凄美,连城诀想表达的人性之恶便有多深刻。
说到丁典初见凌霜华之感,王怜花这样写,
“每次看到这里,我就会想起我所喜爱的诗句:“有一个人/在露水的石凳上坐到天明”。每当我想起这动人的诗句,梅花便落了下来。”
读到这里时候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柔,这是初读时不曾感觉到的。开始只觉得作者品评金古作品人物之时的豪情万丈,落笔即是江湖。他在说江湖,而他的文字,他所在的北大八零年代的青春,本身就是江湖。而这句“梅花便落了下来”,于我之动容,甚至甚于凌府门外的石板。
恰如这句梅花落,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蔡恒*实在不愧为北大才子,而他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豪情万丈的江湖之笔下,这丝温柔出水的缱绻才情。
--------------------------------先写到这里 嗯-----------------------------
本文作者:语十七
何不取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