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如果连学校的课本也算上,每个念过书的人应该读过不少书,但绝大部分信息犹如过眼云烟,消散的无影无踪,无法再次调用出来为我们所用。那是为什么呢?
01
每一本书中都住着一个灵魂,我们往往是直接占有书的躯壳,却没有得到书中的灵魂。好比我们常说的,你可以得到我的身体,但是你却得不到我的心。大家应该也深有体会,想得到一个人的心是非常困难的,白头偕老、相濡以沫多半是可望而遥不可及。想得到一个人的心,起码得付出自己的真心,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并不是说有钱了、有权了、有名了甚至付出了真心等就可以得到一个人的心,比如最近火爆的王宝强事件。
书中的那个灵魂我们往往也很难得到,但是人性使然,我们都想证明自己得到了它,怎么办呢?秀。跟很多情侣***一样(并没有说你们没有互得真心),秀自己读了多大一摞书,秀自己的读书摘抄笔记,秀满是记号的书本照……真正有没有把书内化到自身,我想每个人应该都知道。
想真正读好一本书,就得多花点心思去得到书中的灵魂,既然书有灵魂,我们就得挑选优质的灵魂,跟你选女/男朋友一个道理,得慎重。接下来就得使出我们的“吸星大法”,然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慢慢吸收,直到能自如的用于生活。
“
三维空间坐标系能表示一个立体的世界,读书也是为了用于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所以我将读书分为一维、二维、三维三个境界。
”
02
一维
去旅行过几次,出发,坐车,到达目的地,观光游玩,回家……然后仔细回忆这一路上的经历,发现只记得零零碎碎的场景。游玩是读生活这本书,而且比读书多了亲身体验,但走马观花似的游玩过后,我们往往得借助照片才能回忆起一些事情。读书也是如此,很容易变成一维线性,如同吸星大法一样,全部囫囵吞枣似的**来,不管是否消化。文字是呈线性落于纸上,导致我们只能沿着线性走,看完一本书,甚至不知道这本书到底想传达给我们什么知识,时间久了也许全忘光了,往往得看读书笔记才知道。
读书的时候没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很容易造成我们只是在“看书”或者是“翻书”,而不是阅读书,只能算打发时间。这种情况我称之为一维看书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很多,但也有高低之分,最初级也最好入门的应该是小说类,很多人也一直停留在这一阶段。达到这一境界最高状态的人应该会有这样的感想,“为什么看了这么多的书,依旧没有洞见,依旧不能谈笑风生,依旧没什么用。”
因为纬度不够,就容易出现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象。
◆读死书:读那些腐朽顽固的书,或是非常极端的书;
◆死读书:使人溺于读书,除了读书之外找不到可做的事情;
◆读书死:只能成为一个书呆子,即所谓的“越读越死”。
二维
二维成面,在一维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思考,通过分析、质疑、**、联想、归纳、演绎等环节拓展自己内在的逻辑世界,这样可以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触摸到书中的灵魂。
阅读,“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过程;“读”就是读书中的灵魂,书中的灵魂是作者创造的形象,需要耐心去解读。“阅”是我们在“读”书时形成的独特见解,并且要能把书中传达的主要信息用自己理解后的话**、清晰、正确、准确、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
“阅”与“读”的过程,我把它称之为读书的二维境界。不过达到这一境界,只能说是纸上谈兵,终觉浅。这时得进入下一境界,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领会知识的真谛。
三维
这一境界需要得到书中的灵魂,也就是将“阅”与“读”融会贯通,并且付诸实践。阅读本身就是一件提升自我的极佳工具,用行动将“阅”与“读”融入我们的生活,解决我们遇到的诸多问题,改变人生的坐标和轨迹,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能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
阅读同时可以开启无数个维度空间,让思想纵横捭阖,通向各处。阅读可以穿越时空,它能与人生同步,也能与时间逆行,抵达遥远的未来,揭晓迷离的过去。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阅读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我们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让我们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其实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会,基本都源于阅读。刚出生的我们犹如一张白纸,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每个人阅读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导致我们看同一件事物,想法各异,慢慢形成多样化的人格。虽然我们同处于这个世界,但是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这也提醒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最好不要让别人猜测我们的意思,因为你心中所想的并不一定是我心中所想的那样,万一领会错了还不得而知,那就越错越远了。
结语:
学贵长、学贵精、更贵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突如其来的灵感,落笔成文,欢迎大家理性指点,谢谢啦!
辉太狼叫兽原创文章
欢迎分享至您的朋友圈,欢迎诸位关注我的片刻账号。
本文作者:破冰少年
真诚、行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