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打井是一门技术很深的活,打井最主要的就是能够找到地下水线,如果找错了地方,打不出水来,所做的努力就白白浪费了。现在科技发达了,找地下水位的方法更加科学,精确度也更高了。在过去找地下水线纯粹靠的是打井人的经验,不过打打井人们依据经验总结了很多方法,一直流传至今被使用着。
打井怎样找地下水线?

一、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等值线图。要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首先必须搞清潜水的几个基本要素。如图1,潜水面即潜水的**表面(B);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潜水位即潜水面**一点的海拔(H);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m)。
二、判读方法
1. 潜水的流向:潜水是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作下降运动的,所以潜水的流向就是与潜水等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数值大的指向潜水位数值小的短线,如图2中的箭头指向。
2. 潜水的埋藏深度: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即某点对应的等高线的数值(地表高度)与其潜水水位数值的差。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潜水的埋藏越深,如图2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5米,Q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3.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补排关系:对照图示观察,若潜水等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水
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水补给潜水。我们也可以通过确定地表水附近潜水的流向来确定彼此的补排关系,方法是在图上按潜水位数值从大到小方向作潜水等水位线的
垂线,若垂线指向河流,说明潜水补给河水;若作出的垂线偏离河流,则说明河水补给潜水,如图3所示,①是潜水补给河水,②是河水补给潜水。
4.水井位置的选择:井是开采地下水的管状垂向集**程的设施。为增加开采补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衡开采,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
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和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如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等。如图2中,要获得充足的地
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应是②处。根据等值线的特点和有关知识可知,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该地的数值小,即该地是集水区。四个地点
中,②处的曲率最大,说明此处变化大,且③④等处的潜水流向②处,所以四个地点相比,②处的地下水资源最为充足。
5.潜水水位和承压水水位有何区别?
按照埋藏条件,地下水可以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大类。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叫潜水。潜水有一个**水面,它的上面为非饱和带,同大气相接触。通常潜水水面因重力作用随地形的高低起伏而略有起伏,因此,潜水一般由地形高处向低处渗流。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叫承压地下水,又叫自流水。承压地下水分布地区的地质构造,很多成盆地状,这种地区叫自流水盆地。在自流水盆地上,只要把上面的隔水层钻穿,地下水就在压力作用下,沿钻孔自流上涌,甚至喷出地表。
6.潜水和承压水水位的区别及其与地势的关系
潜水水面是**水面,因地形的高低起伏而略有起伏,意即地势高,潜水水位高;地势低,潜水水位低。而承压水水面为固定(非**)水面,不因地势的高低起
伏而起伏。如附图1,将承压水的补给区和排泄区用直线连接起来的这条虚线就是承压水的水位线(注意:是一条直线),而图中的补给区和排泄区中的地下水都有
潜水的特征,它们的水位都随地势的高低起伏而略有波动(注意:是一条曲线)。
民间找地下水的方法解密
1.山顶岩层裂缝多,半山腰里存**。
2.岩层*如桌,水源不太多。
3.岩层斜如坡,坡下水源多。
4.向斜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5.硬软相间,取水不难。
6.两山夹一沟,沟中有水流。
7.两山加一沟,沟中有水流。
8.单一岩性的水井钻岩层大变动,地势低洼可成井。
9.石灰岩类被穿切,裂隙水流被阻截。
10.滑坡半个圈,有水在里边。
12.山扭头,有大流。
13.风化层被覆盖,中间有水易开采。
14.岩层褶皱似波浪,挤压破碎常有浪。
15.石灰岩中找溶洞,远处不给打好井。
16.岩层倾角突然变缓,裂隙发育找水不难。
17.青山压砂石,必定有清泉。
看地貌地形

1.一级阶地宽又*,下面埋有卵石层,打井十有八九成。
2.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流是暗河。
3.大山突一咀,打井多有水。
4.两山夹一洼,必定有水叉。
5.两山加一咀,必定有大水。
6.地形人字山,泉水藏中间。
7.两山夹峡谷,利于截潜流。
8.山后地势高,山前地势洼,山前打井水量大。
9.簸箕地(掌心地)找水最有利。
10.群山泡低洼,地下水最富。
11.山带裂开成豁口,水流多从地下走。
12.山带拐了弯,地下有水来。
13.山硬钻机夹一软,溶性岩层在中间。
14.岩层被错动,中间破碎易成井。
15.断层破碎带,水位浅时易开采。
断层裂隙的一般有利地段
1.断层交叉或断层相互沟通处,岩层受各方面应力作用比较破碎,有多方面的地下水补给,在灰岩层地区这种地段是形成溶洞处,一般水量较大。
2.断层密度大的地方,岩层被破坏的凌乱不堪,促进了灰岩的融化程度,加强了岩层的富水性及地下水的径流条件。
3.断层断距大,岩层受张力或压力大,岩层破碎富水性加强;另一方面切割岩层较多,加强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扩大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再次由于断距大,地层陷落,深水头压力相对增高。
4.断层尖正处水井钻机于=破碎带之泄水受到拦截,水位升高,有利于地下水富集。
5.与大的逆断层相交的支断层,逆断层通常压性、压扭性较多,而与其相交不同方位之断层则往往张性断层为主,地下水易于集中在支断层中。
6.断层之新老关系,一般地层年代较新的比较老的断层集水条件好,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尚有活动的断层带蓄水条件好。
7.综上所述,大小断层是裂隙水富集的良好场所,但在寻找开采中只发现断层这一点还不够,必须将断层性质、规模、延伸方向、填充物、地下水补给来源、地形条件等综合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严防主观教条,千篇一律
一、岩层产状和山体地下水补给区的影响:以倾向化补给为主时,倾角越缓,山体越大,补给区越大;以走向补给为主时,岩层出露宽度莪越大,顺水向延伸远山体愈远大,补给区愈大。
二、构造对补给区地下水的影响:凡因断层影响造成不同地质年代岩石,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称为地下水的补给区的扩大;凡因阻水断层或火成岩侵入体影响,将含水层分割而形成几个水文地质区称为补给区的分割。
1、岩石层含水层是造成地表缺水和岩层含水的重要原因,是首先应考虑的条件。
2、岩石含水或含**少取决于补给和地址构造。
3.选井首先寻找强透水地层,然后确定区域水位埋深,并在此光伏打桩钻机基础上分析含水层的厚度,地下水的流向,找出主要补给形式,确定补给范围,依据构造布孔。
4.除利用各种断层特点外,在定井位时,要正确的确定断层、断距、上下盘和断层的倾角等诸多因素。
青石山区大口井找水经验五条:
一、厚层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水位浅时可寻找裂隙破碎地带,构造断层地带。
二、厚层泥灰岩一般不易打井,在风化破碎严重补给条件较好时,可找到水量较好的井。
三、白云质灰层在季节性出泉时间较长的地方较好,一般不易打井。
四、灰岩夹页岩在补给条件十分有把握时,条件较好。
五、一般工程钻机情况下,石灰岩地层打不到区域水位量不大,就是说一般不够抽水机连续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