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以前,我国发明了漏壶(又叫壶漏,刻漏和铜壶滴漏)。它的构造各个朝代不同,基本原理却是一样的。如清代的一种漏壶:上面三个壶底都有漏水孔,白天壶里装满了水,依次漏到水壶中。上面二个壶的深度依次减少一寸,使*水壶的水量可以常满。*水壶的后壁上方有一个孔,如果**了,就可以从这里漏到下面的受水壶中,这样可使*水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水量漏进水壶去。
受水壶中有一个铜人,抱着一根可以上下活动的漏箭,上面刻有用标尺去量度的时刻。漏箭下端装一个浮舟浮在水面。受水壶的水逐渐满起来,从漏箭上升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时间。
汉朝以后,我国唐代的梁令瓒和一行僧创造出了巧妙的计时工具:水运浑天仪和计时器。另一种水仪象台是宋代天文学家苏颂制造的,它高约3丈,有上上下下7层,台的最上层是龙柱支撑着的浑天仪,用来观星。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