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习俗,例如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吃粽子、吃冷食等等,其实吃冷食本来不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而是寒食节的习俗。清明节前三天是寒食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形成的民俗节日,以不生火、吃寒食而得名。
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很近,清明节又越来越被重视,寒食节就渐渐和清明节融合了,吃冷食的习俗也变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有一次他挨饿难熬之际,介之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