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书法和镌刻的结合,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制作印章。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
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篆刻历史。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