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为道教文化的术语,主要表示阴阳或者天地两个对立面。在《易经》中指乾卦和坤卦,后来泛指天地、日月、国家、帝后等含义。 这些不同的含义在各类型的诗词文学作品中都有着独特的体现,例如:
《易经》中的乾卦和坤卦——
《易·系辞下》:“**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盖取诸《乾》《坤》。”
称为天地——
班固的《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称为日月——
杜甫的《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称为国家;江山——
马致远的《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称为帝、后——
《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临朝, 规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兼乾坤,聦哲纯茂。’”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