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指的是**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的一种通俗。其中的“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三从”的含义是指:女子未出嫁前顺从父亲,嫁人后则要顺从丈夫,丈夫死后则要顺从儿子。
“四德”则是出自《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译为:女子第一优良的品质是品德;其次是知识修养,说话要言辞恰当;再其次是容貌,即要端庄稳重;最后是**之道,即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能力。
“四德”最初是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修养,包含有传统“妇学”四项教育的内容,所以儒家将其称为“四教”,随着不断的流传才开始成为古代家家户户对妇女修养的一种要求。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