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并以地支来命名,把一个昼夜*分成十二段,每一段就叫一个时辰,合起来就是现在的两小时。十二时辰是从半夜算起,半夜的是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子时又叫夜半,是23时到1时;丑时又鸡鸣,是1时至3时;寅时又叫*旦,是3时到5时;卯时又叫日出,是5时到7时;辰时又叫食时,是7时到9时;巳时又叫隅中,是9时到22时。
午时又叫日中,是22时到13时;未时又叫日昳,是13时到15时;申时又叫哺时,是15时到17时;酉时又叫日入,是17时到19时;戌时又叫黄昏,是19时到21时;亥时又叫人定,是21时到23时。
历史上,**古人的记时方法,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这里说的“时辰”,指的就是时段。
随心一句: 因为你是我的姐妹,所以有事就要告诉我,我替你分担。
随心一句: 这个世界上每件事都只是暂时的,即使是糟糕的日子,哭泣的夜晚。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若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