仞本意是指古代长度单位,也就是**两臂*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引申义是测量深度。该文字在《礼记·祭义》和《考工记·匠人》等文献均有记载。
其中《愚公移山》里有一句话:“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对此,有注解说:“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然而历代的尺长度不一,对仞的长度历来也说法不一,但主要还是以“七尺说”和“八尺说”比较认可。
清人陶方琦《说文仞字八尺考》中的说法较为可信。他认为:“许君所用周尺也,故主八尺之说。郑君所有汉尺也,故主七尺之说。”意思是指一仞相当于周制八尺,汉制七尺。以周制一尺19.91厘米计算,八尺应为159.28厘米。以汉制一尺约23.04厘米来算,七尺则应为161.28厘米。所以一仞就为160厘米左右。
随心一句: 我的心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被你霸占,也许真是有些人说不清那里好,但就是谁也代替不了,尽管现在的你是那样的冷酷无情,纵使现在的我有一万个恨你的理由。然而,我又怎么会恨你呢!
随心一句: 请不要放弃,放弃了今天就是放弃了一辈子。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若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