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宝宝满周岁了吗?你准备好宝宝抓周的物品了吗?宝宝一周岁抓周12样都有哪些?宝宝抓周是宝宝满周岁时的一项重要的活动,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快来看看宝宝周岁抓周物品大全:
抓周习俗不仅与原始信仰有渊源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们世俗等级观念、官本位心态的左右和推动。古往今来,不同时代的人们总把某些阶层、行业(职业)视为显贵,将另一些视为卑贱,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富贵双收,飞黄腾达。如果自己已是命运不济无法实现理想时,则转而希望后代能显贵尊荣、光宗耀祖,便利用抓周来表达这种愿望和祈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文化水*提高的人们已不再相信抓周预测未来之说,而今抓周活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助孩子周岁欢乐之兴,对小孩志趣爱好和未来职业的关注,则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务实细致的教育培养。
宝宝一周岁抓周12样
1、书:会读书,适合做学者、专家
2、笔墨:会成为作家、画家
3、印章:有权势,会做大官
4、算盘/计算器:会当商人、会计师,适合从商
5、钱币:将来会很富有
6、鸡腿:有福气,表示一生将不愁吃穿
7、尺:将来可成为***、建筑师
8、葱:**聪明
9、蒜:**善于计算
10、芹菜:**勤劳
11、稻草:适合农事工作
12、刀剑:能当军官、**
孩子抓周习俗由来
文献上有关抓周的记载,对民间这一“抓周”习俗,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就明确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满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拭儿。”不少著述在论及抓周习俗的历史时,都称此俗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普遍流行于江南地区,至隋唐时逐渐普及全国。
到了唐宋时期,这一风俗已从江南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全国各地逐渐盛行**,谓之“试晬”或“周晬”。宋代孟**《东京梦华录》·育子中记载说:民间生子后,“至来岁生日,罗列盘盏于地,盛大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算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晬’,此小儿之盛礼也。”
元代和明代,此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之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大礼(如贺幛、金银首饰)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此礼*时也适用)。
如今,不少地方当孩子满周岁时,仍有“抓周”习俗,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助孩子周岁欢乐之兴。而这,也可说是我国古老民俗文化的一种“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