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这个词虽然现在很少被提及,但是我们应该都不陌生。那么愤青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愤青的全称是“愤怒青年”,这个词很早就存在了。
愤青指的是“愤怒青年”,这种青年的思想偏激、极端和情绪化。虽然愤青这个词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但其实愤青这种现象早就存在了。愤青的英文是“Angry Young Men”,而“Angry Young Men”这个词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就已经出现了,在那个时候的英国指的是思想激进的作家,比如John Osbourne的《愤怒的回顾》。我国的愤青最早指的是1960年代欧美左翼**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影片《愤怒青年》就描述了一群不满足现状想要改变的青年。
愤青比较科学的分类是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是根据倾向性来区分的。我们都知道“****”分别为“民族**”、“民权**”、“民生**”,因此愤青就可以分为“A型民族**愤青”、“B型民权**愤青”、“C型民生**愤青”。而这三大类又可以分为几小类,即“AB或BA型民族民权**愤青”、“AC或CA型民族民生**愤青”、“BC或CB型民权民生**愤青”、“ABC型的****愤青”。不同时代的愤青人群是不一样的,比如**年代的愤青指的是***;80年代的愤青指的是摇滚青年;90年代的愤青指的是朋克;现在的愤青指的是网络上面的键盘侠。
愤青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化、简单化;标榜爱国,并不等于爱国,只是和爱国有交集;主张采取极端措施,甚至主张以暴力改变社会;拒绝妥协,对外交往以非常强硬的**。
世界的天涯处,我把记忆的影子一点一点拉长,来时的路,那么的遥远,到了最后,就像一片安静的落叶,停留在散落的悄无声息,若干年后,坐在窗前,当一切都成为往事,一路相随。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